彭德怀那年夜里在指挥部拍桌子的架势,我感觉就像能把桌面砸出个坑。朝鲜半岛的寒风都得给这股子狠劲让路。志愿军刚刚杀过“三八线”,汉城已经插上了旗子,谁不想一口气打下去?可彭德怀却偏偏喊了停。这让朝鲜方面急了,连带着苏联顾问都急得跳脚。他们觉得只要再冲一把,说不定就彻底打懵了“联合国军”。但事实炒股加杆杆的平台,其实恰恰相反。
打赢仗不是难事,知道什么时候该踩刹车才真是稀罕物
。1951年那个冬天,志愿军三次战役一路杀下来,从鸭绿江拼到汉城,第三次战役一下子歼了近两万敌人。但这背后的代价,没几个人真明白。
外表看着风风光光,实际上前线部队已经拼到脱层皮。看看伤亡,第三次战役光志愿军的阵亡和冻伤就都快齐头。老兵们还穿着刚过江时的单衣,零下三十度的天,脚都冻得像石头块。子弹已经发完了,用枪都得靠运气。后勤线拉了几百公里,炸断的路堆着冒烟的军车。
补给要靠手和命抡出来。前线能吃上热饭的是神仙,一把炒面掺着雪往嘴里塞。你说拼,这仗谁不拼?可就是这样,志愿军还要一公里一公里往南推。问题来了,彭德怀要面对的可不是乌合之众,美军换了个新指挥——李奇微,这人不玩硬拼,专跟你使心眼。
展开剩余67%李奇微的算盘就是诱敌深入,表面上一退再退,看着像要散伙。其实他自己后来都说过,这就是引志愿军上钩
。汉城主动让出来,一路还埋了地雷。志愿军继续推下去,补给跟不上,地形又被美军挑着安排,朝鲜中后段全是平原,坦克满地跑,两条腿的队伍就只能干瞪眼。
朝鲜新组建的部队也想趁机复仇,金日成亲自跑了一趟前线劝“继续打”。苏联那头顾问更不客气,直接点住彭德怀,说他“右倾懦弱”,还拿自家攻克柏林吓人家。站在旁边的人都为彭德怀叫屈。可彭老总脾气一上来,也敢拍桌子:“你们看看38军,剩下几个人?你们自己上吧!”
你要问什么叫领兵打仗的骨气,就在这细节里。 彭德怀从来没怂过对手,他怕的是让一个个小伙子白白送命。他知道朝鲜江南那片地形不一样,一旦美军来个仁川登陆,志愿军屁股都坐在锅里,还能跑?
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话说得难听,但斯大林很快就换了人:“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指挥员”。毛主席一句“朝鲜军队可自行追击,志愿军休整”,话音落地。这下彭老总终于松了口气,带队修工事,抢补给,把全军拉回点正常状态。
后来事实说明彭德怀这步棋走得极稳。1月25日美军反扑来了,第四次战役打响,李奇微真把“磁性战术”全教科书式用了出来
。白天飞机、火炮全掏出来糟蹋地面,晚上小股部队专偷后方。志愿军虽然顶住了,但每一步都是用命硬扛。一场防守下来,一个连都能剩仨俩人。还好准备时间抢救了后方,不然八成被切断、全军覆没。
有的战役,比如砥平里那次,美军火力压得地皮都要炸翻。志愿军弹药用得干干净净,最后只能撤。63军守铁原,十几天的死守,差点连队打光,但硬是咬着牙拦下美军,把主力全部撤了回来。
这么看,当初那些说“胆小”的声音,就是言之无物。骂你容易,枪林弹雨下谁来收尸?
回头看,战争的胜负,有时候取决于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不能跳出情绪,看清对手的路数,保护好自己人
。彭德怀这种狠劲和清醒,是用鲜血和汗换出来的。战场荣耀再大,也不能用命堆。
搞明白一点:能赢固然重要,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才是本事。彭老总信的理儿,就是要对得起死去活来的战士们。这一点,比什么名声都沉得住气。
发布于:四川省在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